荣夫人 | 退休之日(退休文之二)
按
温馨的日子值得记忆。题目说“退休之日”,其实是两日,退休当日,及退休后第一天。合并而写,是为退休文之二。
如果以昨天的领导谈话为参照,今天算退休后的第一天。终于开启了“落寞寂寥”闲云野鹤的新时代,或者叫第二春。另文说过,退休是人生的“拐点”。拐点时刻,做点记录,记录那些具有点史料价值的内容。题目说“退休之日”,其实是两日,退休当日,及退休后第一天。
01
今天是退休首日,淅淅沥沥下了一天雨。下午因事外出,去了恒隆的品聚书吧。那个书吧是朋友开的,它的模式乃仿照台湾的诚品书店设计的(我去台湾时去过那书店,很可惜在那买的书其中一本在回济南出关时被没收了,至今想起仍心中耿耿,海关的人可以堂而皇之免费读禁书哦!),不过诚品书店24时不间断营业,品聚是10点至10点。这大概与我们的文化需求度有关。
在品聚先买了三本之前预订的书:杨奎松的《忍不住的“关怀”》、于秀华的诗集《月光落在左手上》。这两本都是前些天一个朋友推荐的。另一本是瑞·达利欧(美)的《原则》。之所以预订《原则》,是因为女友黄总的女商读书会本月要分享这本书,读书会约定我去主持,所以我才知道世上有这样一本书。今下午买后就先读它,进而很快迷上了它。
迷上一本书的感觉非常美妙,仅次于谈一场恋爱。因为感觉好,就觉得今天过得有滋有味,于是心想今天是退休的第一天,何不为今天写一篇文章呢。去心爱的书吧买了书、读了书,读到了如此好的书。另一方面,即使没意思也该写点什么,毕竟退休是一种转折,一种新旧(动能)转换开始的时间节点。
02
退休第一天,趁着记忆新鲜,先回顾一下退休当日的经历。
当然,一段时间以来,已进入准退休状态了。三月省委组织部下免职文,继而五月份人大主任会议做免职决定,之后组织部再下退休文,最后是人大相关领导谈话——若非亲历,真不知这组退休程序一定程度的繁复性。昨天是规定动作中的谈话环节,一段时间没大上班的我去了单位。其实这段时间有点敏感,你若去了,碰上有人说“哈,站好最后一班岗啊”啥滴,心里肯定不够爽。当然,一般不会有人这样说,但快退休了还那么积极地去上班,总觉得别人会“腹诽”。所以非必要就不去了,再说本人觉悟也没那么高。
因为领导谈话,应召又去了单位,这也是最后一次以机关工作者的身份去机关,去那个漂亮无比的美丽大院。
这一天的经历颇有意味。我先后和三位领导见了面。有“退休谈话”的规定动作,还有见了我想见的另两位领导算是自选动作。三次面见领导的情景各不相同但都有意趣且值得回味。
先说正式谈话。人大系统主任多,最高级别的主任叫“大主任”(非官方称谓),我们的大主任都是副省级——唯一的正省级主任在省委,他兼着我们的主任不到我们单位上班。和我谈话的是一位分管机关工作的大主任。谈话开始了,但它一点也没有退休谈话的应有样子。一进门我拿着一本书送给领导。我说,送给你点礼物,你看我都退休了还送礼物我这人多诚恳啊。领导说,退休了还送礼物,一定是真心的,所以这个我一定要收下。
啥书呢,理想国译丛M系列《苏联的最后一天:莫斯科,1991年12月25日》。当时阅读时,感到本书对苏联解体事件的纵深性、细节性描写、交叉性铺排,有着令人着迷的感染力。事件中偶然性和必然性(事件的、人物的)的精密匹配所共同作用导致的结局——苏联解体,其过程令人愕然、惊叹,一唱三叹。如果不看这本书仅看某些官方报导,你对一个帝国突然崩塌的缘由的理解,会是离题万里,或只能是想当然。
当时正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,有一位爱书的大主任问我,最近读啥好书啊?我顺口说了这本并做了介绍。他问能给我搞一本吗?我说搞不到了,绝版了。他说想想办法啊!看他那么迫切,我真去想办法了。我分别向两个做书的朋友求助,一位先知书店的老板,一位品聚书吧的老弟。好事成双,他俩竟然都设法帮我搞到了,使我一下子又有了两本该绝版书!当时我就想,一本送给索要者,另一本等我退休时送给我敬重的一位领导,因为他是学历史的,也博览群书,同时对我也不错。如今要退休了,我把该书送给了计划中要送的领导,以示告别和谢意。领导很高兴,还说他和“理想国”的出版人刘瑞琳很熟,还帮助过她一些事情。他也读过理想国系列的某些书,但没读过这本。没读过这本太好了我心想;若他读过我送的意义就降低了,或者我要留下它不再送了。
退休谈话开始了,但唯独没谈关于退休的话。最后我引诱似地说,我要退休了也不嘱咐点啥吗。领导淡定又坚定地说:“不嘱咐”。但他接着来了句:你知道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?我问是什么,他说你保持了自我,没因工作把自己丢了。我稍加沉吟说,嗯,这你倒说到了要害处。他说你退休后将更加自如。这话他也说到了要害处。然后他又说,常来玩啊,可以来聊聊天。我说一般不会来了。后来我又追加了一句,你也确实和别人不一样,别人在你的位置上办公室里人来人往不断,外头还总有一堆人排队。你三下五除二把人打发了,屋里经常很清净,找你到比较好找。他笑了笑说,我还有时间看书呢。以及,当天我才知道他还著书呢,且不是一本,是一套。他犹豫着送给了我一套,没用本名用“匿名”。后来听说他不仅有一套书,还有若干别的。真是学者型官员哦。
谈话结束,俗套的东西一点也没有。这让我感觉良好。我原就不喜欢也不需要那些俗套。更何况他到机关时间不是太长,对我了解有限。硬拼凑一些我的优点表扬下不是他的风格和品格也非我所需。
回家后我在翻阅他的书,了解了一些我想象不到的东西,也渐渐体味到了他的生命为何是那样一种波澜不惊、荣辱不惊的质朴而静雅的状态。他那种思想的深邃、人文气息、近似于出世的灵悟、淡然状态,是一般他那个级别的官员不具备的。他的文字的精湛就更不用说了。
(补充一句,我退休之后,他曾和其他几位领导一起“请我喝茶”。喝茶时他那种和风细雨态、生怕我受伤害有压力的话语和表情,溢于言表。让我一辈子都感觉良好,“喝茶”的味道好温煦呀!)
我也去看了令我尊敬的另一位领导(这也是我退休计划中的一件事)。他来人大之前就是我曾工作的系统的领导,我多年前就了解他,也钦佩他,我当然要和他告别。见他之后我说,你来了,我却走了,最大的遗憾是不能亲历你的领导了。在他没到人大之前,我就多次聆听他的讲话。他没有空话、套话,学中文的口才好,又条缕清晰,思路缜密,听他讲话唯觉时间短。他工作有悟性,驾轻就熟,举重若轻,任何工作到他那里他立马成老手,知道切入点在哪里,要害在哪里,然后风生水起,令人刮目。见证、跟随这样的领导是一种享受。但我却要离开了。
下午,我去看了我的分管领导。虽然他比我年轻几岁,但在我心里,我一直感觉他像长兄。原因可能是一则他是我的领导,二则他有长兄风范。他人品好,为人诚恳厚道,与人为善,从不搞两面三刀虚情假意那一套,一是一二是二,实话实说。当然他也有个性。平时我们不论谈工作还是谈社会,都能推心置腹,谁也不去防着谁。他也很包容我的观念。在他的领导下,我工作顺心愉悦。要退休了,我去他办公室也算告别,但我们也没大谈退休的事,好像这没啥好谈的。我们一如既往地忧国忧民啊谈政治谈社会啊,我们的观点有一致也有分歧。我之所以敢于与之“分歧”,也是因为我们做人都真实,也包括我对他为人的了解和尊敬。不然我装一装就算了。除了人品好,他也是机关领导中少见的爱读书的人。那些被他爱抚过的书们应该都润泽过他的心灵开拓着他的视野。
总之,去机关的最后一天见了几位领导,说了些很有意思的话,倍感别致,也很温馨。这一天值得回味。
03
谈话后,退休生活正式开始。原想退休后首要的事要把家好好收拾下,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干净利落的家境。可我今天不想收拾,啥时开始,再说吧。
退休首日,上午读了领导送的《散曲百品》:他挑选百首元至明清的散曲进行品评。其中一曲令我感怀良多:白朴的《知几》:知荣知辱牢缄口,谁是谁非暗点头,诗书丛里且淹留。闲袖手,贫煞也风流。品评中有如下几句:知而不言,知而不为,钟情诗书,清风贫困自风流。
荣辱知而无须言,知是非暗点头。傻子都知道的事多言已无必要,心明足矣。“暗点头”不是不敢明示,是无须,是不屑,明澈就好。“暗点头”应该还包含暗摇头吧。沉浸(淹留——淹没、停留)在诗书中,沐浴清风明月,独自风流。我想退休生活就尽量这样过吧。
下午在品聚书吧读书,那感觉美妙无比。在家时读书写作就希望关上门一个人独享一空间。可在品聚,多人在那里默默读书,还有购书者来来往往,但几乎没有声音,那种静谧令人敬畏读书人的素养。因此在敞开式的阅读时空里,几乎不受打扰,感觉心很沉静。特别是那本《原则》书又好极了。写这本书的瑞·达利欧是何人呢?全世界顶级投资家、企业家之一,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,是全球最富裕的100人之一(《福布斯》杂志),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(《时代周刊》)。我几乎不懂经济,退休后也不想介入经济事务。但作者在书中说,做人做事都得有原则,而作为他生活和工作原则的两大基石是:极度求真、极度透明。作者娓娓道来讲他的“两原则”,让我感觉到这两原则对所有人的“普世价值”。我对普世价值情有独钟。多数人都认可的东西你却排斥,你在世间还怎么混呢。所以我会心怀神往地把这本偶然机遇遇到的书读下去,并主持好读书会也兼作分享。
好了,退休了,句号,冒号,都很温馨愉悦。开始新的人生吧。
(xxxx·6·11)
往期回顾